1999年前後常跑韓國採訪,當時韓國的媒體友人帶我去了幾處位於市內的藝術街(或稱之為藝術聚落)參觀,幾個街廓的範圍裡,舊社區舊建築的翻新…衝突與和諧兼具的外觀,三步五步林立的畫廊、表演場地、和小咖啡館,加上街頭藝人的表演,整個區域在城市中呈現出一個獨立獨特的空間氛圍。
韓國友人問我台灣有沒有類似的地方?
當時的我只知道台灣有幾個零星的劇場、地下音樂表演場地,但都勢單力薄,有點但是沒有串連成線,更別說集結成面。
後來,台北有了華山,有了寶藏巖,但…不知不覺,已經是五六年以後的事情了。
幾年後的現在,華山特區聲名大開,各式各樣的音樂活動和藝文表演從年頭一路忙到到年尾,加上位於市中心精華地段,華山幾乎成為台北市新的藝術娛樂地標。而寶藏巖,相較之下,卻顯得安靜許多。
這也是我喜歡這個地方的原因。
相對於華山的高知名度,知道寶藏巖這個位於公館河邊的藝術村落的人…明顯是少的。距離公館學生熱鬧聚集的商店區域,隔了僅僅步行十分鐘不到的距離,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就這麼靜靜地佇立在靠河岸的山坡邊。
這個下午,晴天,我開著車再次來到這個隱身於台北鬧區…距離我們近在咫尺的靜謐聚落。
「藏寶圖」聚落入口處以充滿童趣風格畫風所畫出的聚落地圖。
大面積塗鴉是進入村落之後,往下面走的橋畔空間最為醒目的標記。
相對於永遠擁擠和喧鬧的公館,聚落裡的一派清閒顯得格外可貴。
河畔的永福公園,畫家畫著前方的寶藏巖寺廟。
園區內隨處可見與聚落自然結合的展演空間。
聚落入口處的藝文空間門牌簡介,愛情聯絡簿…可以簽到卻不知要跟誰聯絡什麼愛情。
兔年除了兔子花燈以外,應該要给兔子最喜歡的紅蘿蔔一點點位置。
名為「登寶座」的裝置藝術,救生員的椅子變成寶座,與背後的寶藏塔一起遙望前方的河流。
因應燈節的藝術活動,聚落內有許多地方搭起了竹架子以及白色的燈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