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RICOH GR DIGITAL III 

前一陣子同學會,席間十餘人,吃飯聊天之餘,人手一部隨身數位相機東拍西拍。

數位相機普及早已不是新鮮事,不過,席間這十餘部數位相機,有四部RICOH GRD III、兩部Olympus PEN、一部LEICA D-Lux、以及一部最新的SONY NEX-5。

所謂的高階隨身數位機,居然佔去了當天出席機種的70%!?

工作的緣故,我每天幾乎都在接觸這一類的新品,對於這些高階隨身數位機自然是見怪不怪,不過,看著一堆過去連稍稍學習過攝影之道都說不上的同學們,在三十有餘之年都把玩起了這樣的機種,我還是感到興味盎然。

的確,隨著感光元件的進步(或變大),過去隨身數位相機難免的缺點,已經改善大半,連新手必然難免的晃動瑕疵,現在隨著高階防手震、大光圈、高感度低雜訊…等等軟硬體功能的進化而消弭大半。

花多一點錢投資高階的隨身數位相機,從早到晚、從拍人像風景貓狗花草到拍食物…幾乎已經到了無往而不利的地步。

幾個家庭主婦姊妹淘拿小相機認真拍出來的食物照片,不仔細要求打光反光的話,儼然讓我有觀看專業美食叢書的錯覺。

更甚者,加上現在一些相機都已經內建大量特殊濾鏡的效果,隨手一轉,立刻就是個如夢似幻月、若即若離花。

難怪大家趨之若鶩。

有趣的是:我試探性問了幾個同學一些規格或是操作的問題,得到的印象一致,其實大家對於手上的傢俬都是知其好不知其為何好。

這是壞事嗎?對於使用相機的能力難免會有著執拗心態的自大者來說(好吧!我是…),難免會有些合理的不以為然。這種心態一如老派的手排駕駛人不樂見新式自動手排變速箱普及是一樣的道理。

但,那天席間我靜靜在想:其實,對於原本有著高度操作門檻的攝影來說,現在的狀況,其實是好事,人人皆可以把攝影這件事單純化,拍看到的東西、拍想拍的東西,不再受到太多硬體能力的限制。

高規格器材的普及化、操作的隨性化,其實反而宣告了攝影有機會回到本質的開始。

每個人,都可以輕鬆張開攝影眼,再也不用礙於高單價的硬體門檻、或是複雜的技術理論。

 

 


但,一個小小的建議,可不可以請相機製造廠,保留黑白或粗顆粒的濾鏡效果就好?我實在對於黃黃綠綠昏昏暗暗人人皆是杜可風的照片倒胃夠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vo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